生物|化学计划总结推荐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高一年级实际情况,结合新的学年和现行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二、基本情况
我校高一现有二十二个教学班,只有两位生物教师,每人负担十一个班级的生物教学,因此,学校年级组决定,高一年级开设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每周一课时。
三、教学工作目标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高一生物备课组确定本学年教学目标为
1、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进行大胆创新改革,尽快适应新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3、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 每周集体备课至少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4、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5、力争在高一上学期完成《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内容的1/2,高一下学期完成必修模块1的学习。确保高二第二期能完成全部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进度安排
1、2007年下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生物学科地位与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1
第二周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第三周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
第四周
[实验]作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
第五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
第六、七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
第八、九、十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
第十一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
第十二周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
第十三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
第十四周
细胞中的无机物
1
第十五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
第十六、十七周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2
第十八周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
第十九周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
第二十周
[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1
注:机动课时5课时
2、2008年上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
第二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第三周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第四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
第五周
章节小结与检测
1
第六、七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
第八周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
第九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第十、十一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
第十二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3
第十六周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和提取
1
第十七周
章节小结与检测
1
第十八、十九周
细胞的增殖
2
第二十周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
第二十一周
细胞的分化
1
第二十二周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
第二十三周
细胞的癌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