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总结推荐
一学期来,学校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开发区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教育现代化为抓手,紧扣“教育质量效益年”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机遇,扎实工作,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队伍建设、精致管理水平,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打造教育良好形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1、全校期末一次性考试,学生参考率100%,语文及格率达98.6%,优秀率达89.8%, 数学及格率达96.7%,优秀率达69.8%,三~六年级英语及格率达84.7%,优秀率达59.8%。学生健康体质锻炼施行面100%,学生体检合格率100%,新增近视率控制在2%以下。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本学期,仲玲琳老师获扬州市小学品德课二等奖,龚华俊老师获全国信息创新实践课件三等奖。刘莹老师被省教育学会评为2007-2008学科优秀青年教师。申帆等老师在国家、省、市级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共有32篇。
3、本学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少先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周星宇、周思薇等九名同学的文章在扬州日报上发表,马文煊、陈心雨等三名同学在 “扬州市红领巾读书征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孙昕怡、李鑫等32名同学在开发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德育为先明方向
万事德为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与改进,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深入人心,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取得实际的效果。而学校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既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展开,更要强调主体性和渗透性相结合,注重德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把德育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使德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此,今年我们主要做到:
1、健全和完善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和全程关注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切实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学校、家庭和社区横向沟通的德育工作网络。
2、优化德育实践活动,少先队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便民服务、环境保护、敬老爱老、法制宣传、感恩教育等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学生、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思想素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水平。
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班级课表牌、班风、中队角开始,以建设优良校风为重点,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廉政文化进校园为载体,以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为抓手,以振奋师生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创设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5、关注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成长,细化德育教育。本学期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登记和档案制度。对在校的“留守儿童”、“困难儿童”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同时为每个“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建立专门的联系卡和个人成长档案。二是“萱泽春蕾班”正式开班。11月30日上午,我校举行了开发区施桥中心小学“萱泽春蕾班”揭牌仪式。市妇联杨为民主席及开发区妇工委、开发区城乡管理局、施桥镇党委政府领导、迎春制衣孔金蝉总经理和施桥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共同见证“萱泽春蕾班”的揭牌。“萱泽春蕾班”的成立,给我镇44名受资助儿童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解决了他们的求学困难。
6、继续深化“手拉手互助活动”。围绕“地震无情人有情 ,施小人人献爱心”的主题, 继续开展本地学生、教师与民工子弟手拉手活动。金秀芬老师带领班上的同学专程来到家住出租房的四川籍学生邓原家进行慰问。动员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的学生与四川籍的学生手拉手,引导双方学生、家庭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动,共同进步。
(二)队伍建设促提高
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要素,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需要和目标。一学期来,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各项工作之首。
一方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大力褒奖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扬州市师德建设“八不准”规定,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我们根据期初计划切实抓好学科培训、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领悟新课标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本学期,各教研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新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研讨系列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学校也派出20多人次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数、英新教材培训活动。同时还派出大批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理念、教学经验以及带回最新动态的教育信息,并以他们为点,以点带面,在校内组织学习,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