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述职事迹推荐
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社会信息的进程中,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会在学生中传播,使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生显著变化。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当前的形势和时代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那传统的“保姆式”管理会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性;“警察式”的被动管理则压抑了学生的自尊、自主意识;而两眼死盯着是否犯规的“裁判式”消极管理则剥夺了学生的民主参与。
到底怎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呢?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进行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品德、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班集体,使他们在良好的集体中学习和生活,这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个难点,班主任的工作是艰巨的。怎样化整为零,使学生都能在我的领导下、教育下,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积极愉快地学习呢?
首先,在建立班级之后,我随即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综合全班学生的意见,挑选出一批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手把手地交他们管理班级,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主人翁精神的班干部,为以后发展和培养更多的班干部打下基础。
现在的孩子,追求平等、民主。作为班主任,如果高高在上,忽略民众意见,一意孤行,势必使自己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严重的将会使得学生产生敌对情绪、抵制情绪,试问,这还将如何开展工作呢?因此,在选出班干部之后,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全班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了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顺便一提,一些制度订得的确不错,学生确有他们独特的见解。当然,有些方面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比较幼稚的,但在我的启发引导下,都能顺利完成,而且颇为全面。制定了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后,我对学生说:“制度是大家经过深思熟虑、结合自身共同制定出来的,老师希望大家能说到做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个好学向上的集体。”通过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挺按章办事的,违纪的学生比较少。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责任心较强的学生都能在每周的周记中指出某项的不足可做修改等建议,这为我制定下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了,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班级的主人,乐意为班级建设出谋献策。
其次,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有的班级,可能是一学年甚至几个学年下来,依旧是原来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可能认为这挺好的,既省心又省力(班干部们经过几年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对班级的情况又比较熟悉)。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由于多年长期使用老一套的班干部管理体制,这样必然使一些有能力、有作为的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而那些身为班干部的成绩平平的学生,由于无竞争,无危机感与紧迫感,因此无干劲。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怀着当班干部的愿望,他们乐意为班级出力。
我班的学生,特别喜欢当班干部,他们以能当上班干部为光荣,能为班集体出力,为同学服务更光荣。因此,每次轮到当值日生或班长,工作总是特别认真、负责。记得有一次,一个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没完成作业,违反了纪律,因此,我撤消了他下个星期当班长一职。没想到,他竟当场放声大哭,并保证下不为例,请我给他机会,我适机找他谈话,帮他分析班委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同学信服,才能成为同学们的表率,才能为同学们服好务。果然,这个学生再也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孩子就是这么可爱,他们从轮流当班干部中体会到当班干部之乐、之苦,也懂得应严于律己的道理了,认识到“管”与“被管”的乐趣,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班级的纪律真是明显好多了。
第三,建立“自我批评日”。
人应善于做自我批评,才能找出自身的不足,对照自己与他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才会有所进步。
为了使学生能正视自己一周的表现,我在每周五中选一节课,让学生总结自己一周来的表现,看看哪些值得发扬,哪些需要改正。小结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有关学习的、有关纪律的、有关生活的、有关校外的、有关校内的。开始,学生不敢实话实说,即使有,也言尽不详。见到这种情况,于是,我先带头,对自己一周来的工作做了言简意赅的小结。在我的带头下,学生们都鼓起勇气,畅所欲言,而且,我们还共同找出缺点,制定了下一周的奋斗目标。事后,我听到家长也称赞到:“这办法的确不错,孩子们乖了许多,长大了许多。”家长的话语,就是对我的工作的最好的肯定。
二、激励、赏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我们知道,人的需要,除了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随着年龄增长,社会需要的内容与层次会更加发展,成为伴随人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教育。
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是教孩子走路、说话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迟、再差,我们都不会灰心,我们都会说:“慢说话的孩子长大特聪明。”我们不会嘲笑,只会坚持,不断地鼓励、赞赏。这就是一种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追求成功的教育。
班级的子骁同学很聪明,却有口吃的毛病。但他敢于在大伙面前展示自己,看到他这样,我非常高兴。他虽然生理机能障碍,但心理却健康。可有一段时间,他突然不发言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找他谈心,原来,同学们课下经常笑话他,使他非常自卑。于是,我对他说:“子骁,你很聪明,只要锻炼自己就能改掉这个毛病,老师相信你,你能行!”课上,我带头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哪怕别人说一分钟,他要说上三分钟;课下,我积极挖掘他的长处:他英语棒,让他主持每周五的英语晨会;他作文好,让他读自己的作文给同学们欣赏。我对他的支持,坚定了他克服口吃的信心。他的努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同学们再也没有笑他的了,伴之而来的是同学们的夸赞和鼓励。在一次作文中,他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感谢杨老师,他帮我渡过了三关。第一关是语言关,我有口吃的毛病,老师不但不笑我,还鼓励我大胆发言,我更加自信,使我克服了生理上十二年的毛病,帮我驱走了懂事以来心目中一直自卑的阴影,我顺利的渡过了第一关……”
新的世纪,需要充满自信而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将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三、促进班级进步的手段——培养个体活动。
一个班内几十名学生总是性格不同,各有特点:有的喜静、有的好动、有的顽皮、有的乖巧。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调节各人的性格,使班级呈现出一个和谐、团结、人人追求向上的优秀集体呢?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个体发展的潜在活力,从而激发整体的上进心,促使整体进步。
我班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还挺不错,就是特别贪玩。每天下课,跑跳、追逐是小事;放学不按时回家,有时还爱纠集家住其附近的同学打打闹闹,好几次家长找上学校向我反映。还真难管啊!你找他谈话,可过不了几天,他又犯了;批评他更不管用,搞不好,他还会产生敌对情绪。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除了顽皮、捣蛋外,其实,他很关心集体,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期望集体对他的肯定。每天中午他都能主动为同学抬饭,放学后主动留下来帮值日生清扫,记得有一次大清扫,他一个人竟然换了十六桶水,于是我找他谈话,告诉他,老师打算推荐他当劳动委员,可是纪律不好同学不会同意的,他竟然激动地说“老师我能行,请你帮我。”于是,我们私下定好协议,我及时帮助他,告诉他该怎么做,这一因势利导,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渐渐的,他克制住了自己,不再打同学,还能主动制止同学打架。
个体有活力,有干劲,有了积极性,又会在同学中互相影响,整个班级呈现了生机勃勃,人人力争上游的好氛围。
以上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治、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和谐的发展,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起处理集体、他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正确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今后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我喜欢这极富挑战的工作,因为我热爱班主任工作,因为我是一名班主任。